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中触媒研究报告:“触媒”长坡厚雪,龙头蓄势待发

2023-05-23 09:16:00 367

摘要:(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尹沿技,王强峰)1、国内分子筛龙头企业,业绩增长驶入快车道1.1、深耕催化剂领域十三年,持续完善产业布局中触媒是国内分子筛催化剂龙头企业,专注于特种分子筛及催化新材料产业, 拥有多年催化剂领域研发和技术经验。2...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尹沿技,王强峰)

1、国内分子筛龙头企业,业绩增长驶入快车道

1.1、深耕催化剂领域十三年,持续完善产业布局

中触媒是国内分子筛催化剂龙头企业,专注于特种分子筛及催化新材料产业, 拥有多年催化剂领域研发和技术经验。2009 年 5 月,公司 BISO 系列催化剂第一批 产品正式下线,首次实现国产化,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且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内外; 2012 年 4 月,钛硅分子筛(TS-1)催化剂正式推向市场;2013 年,钛硅分子筛(TS1)大批量投产;2015 年 5 月 21 日,新型环保的分子筛催化剂项目启动,并聘请国 际催化理事会主席 CV Gabriele Centi 教授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聘请中科院苏党生 教授担任公司首席战略顾问;2015 年 9 月 21 日,公司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称 号;2022 年 2 月 16 日,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此次上 市共发行股票 4405 万股,首发融资 18.46 亿元,将主要用于环保新材料及中间体项 目特种分子筛、环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业化项目等。

公司实控人李进和刘颐静夫妇深耕催化剂领域多年,掌握先进核心工艺技术。 李进先生曾在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多年,以前 瞻性的目光最早将研发方向锁定在当年还被国外“卡脖子”的石化催化剂领域。李 进与刘颐静二人分别直接持有中触媒集团 36.08%和 22.44%股权,合计持有中触媒 集团 58.52%的股权,中触媒集团持有公司 26.12%的股份,李进直接持有公司 1148.50 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6.52%,刘颐静直接持有公司 520.70 万股股份, 占公司总股本的 2.96%;合计控制公司 35.6%股权;李进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能够对公司的重大对外投资、技术研发、日常经营管理等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 李进和刘颐静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高管团队多为硕博学历,在催化剂领域拥有深厚学术背景,准确把握技术研发 方向。公司董事长作为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 141 篇,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开发出 6 大类 百余项科研成果;公司管理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管理和技术经验,曾任职多家化工公 司与化工研究院,如大连凯飞精细化工公司、大连绿源新化学公司、中科院兰州化 物所等,并担任重要职位,为公司带来丰富的产业资源并保障公司的研发生命力。

公司主要产品为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非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应用工艺及化工 技术服务三大类,应用领域包括环境保护、能源化工等多个行业。公司主要业务收 入来源于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主要产品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重要材料 进行使用,另有少部分产品作为吸附剂进行使用。

自公司成立以来,陆续推出了多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2009 年推出烯烃 异构化催化剂、2012 年推出己内酰胺催化剂、2015 年推出环氧丙烷催化剂、2017 年推出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吸附分离分子筛等。以上产品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降低了我国部分化工产品对国外的依赖程度,完善了我国相关行业的产业链,提升 了我国部分重要产品的国产自主化水平。除现有产品外,公司还投入大量研发力量, 积极布局了固定源脱硝分子筛、光触媒 VOCs 净化催化剂、乙二醇催化剂等新型催 化材料,并形成了充足的技术储备。此外,公司与巴斯夫深度合作,是巴斯夫亚洲区 域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独家供应商,为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以及巴斯夫波兰等欧洲区域供应分子筛产品。

公司拥有完整的催化剂产业链,产品应用广泛。公司催化剂生产工艺涵盖从模 板剂的生产、分子筛的合成、改性到催化剂的制备等多个方面,并拥有规模化生产 线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目前,通过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公司产品 在成本、能耗、环保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投资收益率更加突出,市场前景良好, 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同时公司对现有产品进行不断 改进升级,积极研究开发各类新型产品,拓展产品应用领域,逐步扩大产品在能源 化工及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范围。

1.2、催化剂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大势所趋

1.2.1、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媒介,产品性能为技术关键

催化剂应用领域广泛,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媒介,又称“触媒”。这种媒介 能在不改变原反应化学平衡的前提下,改变反应发生的活化能从而加快或降低反应 速率,同时自身的质量及化学性质也不发生改变。这种催化以及可重复利用的特性 使得催化剂在工业中被广泛利用,据招股书,约有 90%以上的工业过程涉及催化剂 的使用,包括化工、石化、生化、环保等多个领域。因此,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化学工业的“芯片”。

全球催化剂市场快速增长,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575 亿美元。根据 Allied Market Research 的测算,2020 年全球催化剂市场规模为 355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将达 到 575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4.9%。环保领域催化剂在 2020-2030 年间 CAGR 将达 5.9%。其中移动源催化剂市场占比约 35.27%,固定源催化剂市场占比约 3.52%。

催化剂的种类繁多,产品性能是竞争力关键。按照催化剂的物质状态可以将催 化剂分为液体催化剂和固体催化剂;按照催化剂和反应物是否处于同一相,可以分 为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大部分催化剂由三类组分构成,分别是承担主要催化 作用的活性组分、负载活性组分的载体以及提高催化性能的助催化剂。相比于生产 成本,催化剂性能是下游生产企业在使用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因此,催化剂本身 的价格竞争并不是突破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性能才是关键,衡量催化剂性能的指 标包括其反应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

1.2.2、国内优秀企业前赴后继,催化剂国产替代加速进行时

催化剂生产工艺复杂,国际大型化工企业技术领先。催化剂产品的生产技术涉 及材料科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工业催化、自动控制等多个技术领域,具有多学 科、相互渗透、交叉应用的特点,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企业生产技术工艺的 先进性决定了产品收率、质量稳定性、单位产品的原料消耗、能耗,同时也直接决定 了企业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目前催化剂行业领先企业主要为欧美国际大型化工企 业,如巴斯夫、赢创等除了生产自身化工业务所用催化剂外,也为外部客户提供成 熟催化剂批量供货、催化剂工艺包、定制研发催化剂等服务。在大部分催化领域我 国仍与国外存在较大技术差距,领先企业数量较少。

催化剂行业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国际市 场竞争格局的快速变化,以及居民日益提升的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认知程度,对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去低端产能及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 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提升催化剂行业的战略地位,鼓励催化剂行业的发展与创 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表)》《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 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等产业政策为催化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 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国内优秀催化剂企业如雨后春笋,催化剂国产替代加速进行。多年来,我国催 化剂行业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且逆差仍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 数据,2016-2021 年我国催化剂行业进口总额从 8.57 上升至 24.47 亿美元,贸易逆 差从 8.24 扩大至 17.92 亿美元,分别增长 185.46%和 117.37%,短期来看,我国催 化剂行业主要产品贸易逆差局面难以扭转。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程逐步深 化,对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日益重视,已涌现出了一批具备较强科研与生产能力 的催化剂研发制造企业,国内优秀企业的产品已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在未来较长时 间内,催化剂产品的国产替代过程将成为我国催化剂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未来将 会有更多领域的催化剂产品逐步实现国产化,国内催化剂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2.3、分子筛产品性能优异,市场空间广阔

分子筛是一类天然存在或经人工合成的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无机微孔材料。分 子筛化学通式为 Mr/n[(AlO2)x·(SiO2)y]·zH2O,其中 Mr 为 K、Na、Ca、Ba 等金属阳 离子。分子筛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 TO4 四面体之间通过共享顶点而形成的三维骨架 结构,其中中心原子 T 通常为硅和铝原子,有时也会被磷、钒、钛、铁等元素替代。 这些 TO4四面体通过氧桥相互连接成五元环、六元环、多元环等大小不同的通道孔, 这些孔对分子起到筛分作用。不同环之间通过氧桥相互连接成三维空间多面体,通 过模板剂的导向作用,多元环可形成具有整齐结构的晶穴、晶孔、孔道,这些孔道结 构在不同类型的分子筛中差异巨大。

分子筛独特的物理结构使其具有“筛分分子”和“择形催化”的作用。分子筛 规则的孔道结构,孔径大小为分子数量级,允许直径比孔径小的分子进入,因此能 将混合物中的分子按照直径大小加以筛分,具有吸附、催化、离子交换三大功能。由 于分子筛具有高比表面积、表面酸性、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使其在石油化工、煤 化工、精细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被广泛用作吸附材料、离子交换材料以及催化材 料。

分子筛催化剂以分子筛作为主要活性组份或载体,具有成本优势和性能优势。 分子筛催化剂作为固体催化剂,易于回收处理,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是环境友好 型的新型催化材料。与其他多相催化剂(例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金属催化剂等)相比,特种分子筛及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同时具有更高的性能,能够 在所服务的应用中提高所需产品的产率和选择性。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分子筛和合 成分子筛,合成分子筛按组成又可分为硅铝基类分子筛、磷酸盐类分子筛、钛硅类 分子筛和其它杂原子类分子筛。按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分为第一代 (A 型、X 型、Y 型、丝光沸石)、第二代(ZSM 系列、β)、第三代(SAPO 系列) 以及第四代(介孔分子筛)。

全球分子筛催化剂市场到 2023 年有望超 20 亿美元,国内厂商比重有望持续提 高。据 Technavio 测算,2019 年全球分子筛催化剂市场容量约 15.78 亿美元,预计 到 2023 年将增长到 20.10 亿美元,CAGR 达 6.24%。从产量结构看,全球分子筛 产量格局分散,国外厂商占领主要市场。其中,美国霍尼韦尔 UOP 占比最大,为 23.38%,其次是法国阿科玛(CECA)公司(13.41%)和美国Zeochem公司(7.11%)。 此外,受到国内政策的推动,国内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分子筛厂商例如中触媒、万 润股份、建龙微纳等,随着国产化替代进程的加快,国内厂商在分子筛市场的比重 将持续提高。

1.3、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下游客户逐步拓宽

1.3.1、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业绩稳健攀升

公司 2018-2021 年业绩持续增长,2021 年毛利率超过 45%。据招股书披露的 近三年财务报表及公司 2021 年年报,公司 2018-2021 年实现营收分别为 1.69 亿 元、3.33 亿元、4.06 亿元、5.6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54.38%;实现归母净利润 分别为 0.09 亿元、0.53 亿元、0.92 亿元、1.3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98.88%; 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5.46%、16.05%、22.62%、23.83%;毛利率分别为 36.49%、 36.50%、44.06%、45.19%。22Q1 受生产制造成本、费用支出增加等因素影响,第 一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出现小幅下滑。

1.3.2、丰富品类拓宽下游,保障经营现金流

公司经营打通国际市场,扩大业务领域。主营产品为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非 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应用工艺及化工技术服务三大类,应用领域包括环境保护、能 源化工等多个行业,其中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为主要收入来源。2021 年公司海外收 入为 3.11 亿,超过国内收入(2.42 亿),占营业总收入 56.24%,近三年公司境外 营收增速为 231.66%、15.55%、66.69%,远超境内营收增速。公司境外经营中巴斯 夫为亚太区域主要客户。巴斯夫亚太以及巴斯夫波兰等欧洲区域移动源脱硝分子筛 主要由公司供应,目前北美与欧洲的移动源脱硝分子筛需求较为稳定,市场规模较 大,公司的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已实现向欧洲市场销售,随着尾气排放标准的日趋严 格,公司将拓宽自身在欧洲市场的发展空间,巩固国内外市场地位。

公司经营情况逐年向好,获取现金流能力较强。公司净现比由 2018 年-696.89% 到 2019 年 254.85%,增长率高达 173.45%,2021 年净现比为 103.69%,仍在 100% 之上,公司销售回款能力较强,盈利质量较高,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公司 2018~2021 年流动比率分别为 2、1.32、1.27、1.32,公司财务压力小,具有较强 的变现和偿债能力,公司未来发展有充足的现金流支持。

公司经营产品以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为主,2021 年销量超 3274 吨。据 2021 公司年报数据,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产品产销量分别为 3241.57 吨和 3274.86 吨,非分子筛催化剂系列产品产销量分别为 328.70 吨和 344 吨。主营产品占营业收 入的比例为,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产品占比 94.22%,非分子筛系列产品占比 3.98%;其中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 占比 63.16%。公司各产品毛利率较为稳定, 其中吡啶催化剂系列产品毛利率最高,2018-2020 年分别为 75.50%、72.51%、 70.33%,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毛利率逐年显著增长。

2、移动源脱销分子筛快速增长,钛硅分子筛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2.1、与巴斯夫深度合作,移动源分子筛保障业绩快速增长

移动源脱硝分子筛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营收占比超 70%。2018-2021H1 期 间,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的 9.86%、46.98%、63.16%和 72.17%。 公司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柴油车等移动源的尾气处理,脱硝指的是去除尾气及烟气中 氮氧化物()的过程,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2)、 一氧化二氮(2)、三氧化二氮(23)、四氧化二氮(24)和五氧化二氮(25) 等,除前两者外,其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很易转化为和2。 柴油机依靠压缩空气升温,使燃料达到着火点从而燃烧,在高温下,2和2发生反 应产生,柴油车中氮氧化物以为主。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多种环境污染, 如土壤酸化,颗粒物污染,富营养化等,若与二氧化硫结合还会导致酸雨。

我国柴油车产量不断上升,近年来复合增长率约为 10%。从需求端看,2020 年,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3.72 亿辆,同比增长 6.9%,其中汽车保有量达 2.81 亿辆,同 比增长 7.47%;同时,我国柴油车产量不断上升,2021H1 达到 195.93 万辆,复合 增长率约为 10%。

重型柴油车是我国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来源,约占柴油车排放量的 89.35%。根据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 年,汽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 613.7 万吨,占总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的 97.99%,细分车型看,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总 量为 544.9 万吨,占汽车总排放量的 88.79%,而重型柴油车又占其中的 89.35%, 由此可见,柴油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车是我国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来源。

国六标准进程推进,政策要求进一步趋严。从政策端看,我国针对汽车排放已 制定了国一至国五一系列的法规,目前处于国六标准推进进程中:轻型汽车方面, 2016 年 12 月,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轻型汽车污染 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规定自 2020 年 7 月 1 日起,所有销售 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该符合国六标准,后生态环境部等 11 部门将这一时间调整为 2021 年 1 月 1 日前;重型汽车方面,2018 年 6 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 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国六标准),规定自 2021 年 7 月 1 日起,所有车辆应符合国六阶段标准要求, 2023 年 7 月 1 日起,所有车辆应符合国六阶段标准要求。

政策趋严推动柴油车加速更新迭代,移动源脱销分子筛市场需求广阔。目前全 球共形成了欧盟、美国、日本三大汽车排放标准体系,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主要延续 了欧盟排放标准框架。国六标准相当于国五向国六的过度标准,而国六标准是真 正意义上的国六标准,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严苛的排放标准之一。

从国内层面 看,重卡方面, 相对于国五标准,国六标准的限值为 460/,相比于国五 下降 77%,轻卡方面,国六的限值为 35/,相比于国五下降 42%;从全 球层面看,对标国际体系,欧六标准对柴油机排放氮氧化物的限值为 80/,松 于我国国六标准,美国 3对氮氧化物排放的限值为 12.4/,低于我国 国六标准近 65%。随着排放政策不断趋严及对低排放标准柴油车的严格限制,未来 未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将逐步退出市场,该部分市场空间将由满足国六排放 标准的柴油车承接,因此新增柴油车对分子筛尾气净化催化剂的需求旺盛,总体来 看,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市场空间巨大。

SCR 技术对硫不敏感,适用于所有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下 SCR 成必需装置。 汽车尾气处理主要有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两种方法,其中机内净化是指改善柴油机 自身结构和燃烧状态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主要工艺有 EGR,然而随着国家排放政 策进一步趋严,单纯依靠机内净化技术无法满足其排放要求,还必须叠加机外净化 技术进行污染物的治理,目前主流的机外净化技术包括 SCR、NSR/LNT、TWC、 DOC 和 DPF,其中 DPF 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净化 PM 颗粒污染物,DOC 主要是通 过化学方法净化 HC 和 CO 污染物,TWC、NSR/LNT、SCR 都是针对氮氧化物的 装置,但是 TWC 技术在稀燃条件下并不能够有效减少,而 NSR/LNT 技术由于 2和的结合能力远大于和的结合能力,对硫较敏感,因此只适合在含硫量 较少的轻型柴油车中应用,SCR 技术对硫并不敏感,因此也适用于燃油含硫量较高 的重型柴油车。

出于安全性的考虑,目前 SCR 技术主要使用尿素或者尿素水溶液作 为氨源,在富氧条件下,还原剂可以优先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生成2,该技术 的催化剂结构主要有蜂窝状、平板式和波纹板式,其中蜂窝式因自身几何特点可以 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反应,减少反应器体积,提高生产能力,是目前比较主流的结构, 同时为了防止尿素未反应完全就排入大气形成二次污染,SCR 装置后通常会加装氨 逃逸催化器(ASC),一方面可以防止尿素分解使氨气泄露,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催 化效率。由于国六对和 PM 等排放量限制大幅加严,而柴油车是移动源中氮氧化 物排放占比最高的车种,因此必须加装SCR 装置以降低排放,根据中触媒公告, 对于重型柴油车的处理路线为 SCR+DPF+DOC+EGR。

CHA 骨架结构脱销分子筛最适合柴油车 SCR 装置水热稳定性条件,且绿色环 保、成本较低。分子筛按照其微观骨架可以分为 BEA、CHA、AEI、MFI 等。公司分 子筛产品主要应用于柴油车等移动源尾气排放的脱硝处理,产品类型为 CHA 结构分 子筛,MFI、BEA 等骨架结构的分子筛虽然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但是水热稳定性一直不 理想,只有 CHA 结构的分子筛能够较好满足柴油机实际使用时的水热稳定性要求, 所以 CHA 骨架结构的分子筛是最适合用于 SCR 装置里的分子筛,公司的主要产品 是 SSZ-13 分子筛和 SAPO-34 分子筛,可以满足国六阶段排放标准,同时与贵金属 催化剂,钒钨钛催化剂等相比也具有比较成本优势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公司的移动 源分子筛由硅铝元素组成,与钒基脱硝产品相比,公司的移动源分子筛从全生命周 期评价角度具有反应活性高、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的技术特点;在同等脱硝效率下, 与贵金属脱硝产品相比,移动源脱硝分子筛成本低廉易得、活性 金属铜价格及供应稳定,具有显著的比较成本优势和可持续推广使用的技术特点。

就同类型分子筛脱硝催化剂而言,公司 CHA 脱销分子筛性能处于同业较高水 平。目前国内生产移动源脱销分子筛的厂商主要有四家企业,且均拥有脱销分子筛方 面的专利,SCR 装置的最佳反应温度为 350℃,公司的移动源分子筛在 200℃-650℃ 均能够保持较高的氮氧化物转化率,且在 350℃环境下最优,转化率达 98.78%,处 于同业中较高水平,同时在老化后仍能够保证较高的氮氧化物转化率,350℃下分子 筛氮氧化物转化率为 96.34%,硅铝比值大(骨架程度高),颗粒尺寸小(反应位点 密度大)以及铜负载高(活性中心多)。即具有低温活性高,适用温窗宽泛,稳定性高,抗高温水热老化性能好的技术特点,性能优异。同时,公司专注于分子筛领域的 研究,在分子筛领域的营收占比较大,竞争优势显著。

公司是巴斯夫脱硝分子筛亚太地区独家供应商,产品销售同比增长超 40%。移 动源脱销分子筛产品下游市场集中度高,主要以巴斯夫、庄信万丰、优美科等国际 知名化工企业主导,行业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2018 年,巴斯夫、庄信万丰、优美 科合计占据全球移动源脱硝催化剂 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巴斯夫占据 27%的 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公司是巴斯夫脱硝分子筛市场亚太地区的独家供应商,拥有 独家供应巴斯夫及其附属公司亚洲市场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权利,并拥有供应巴斯 夫及其附属公司移动源脱硝分子筛模板剂及铝源 70%全球市场份额的权利。

根据巴 斯夫披露的年报,2020 年巴斯夫实现销售收入 593.16 亿欧元,其中催化剂部门实 现销售收入 135.70 亿欧元,该部门的增长主要为全球贵金属价格上涨及亚太地区尾 气排放政策推动所致。2018 年下半年为其在日本、韩国稳定供货后公司销售额迅速 增长,国内市场在 2019 年 7 月 1 日起分阶段实施国六标准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 时公司还向巴斯夫在印度、泰国、波兰的市场销售,截至 2021 年,公司对巴斯夫销 售金额为 3.98 亿元,同比增长 41.26%。

公司与巴斯夫合作紧密且稳定,下游客户得到有力保障。一般而言,知名化工 企业均有独立的供应链体系,庄信万丰主要授权国内上市公司万润股份生产脱硝分 子筛产品,2015 年巴斯夫就国内十几家具有与分子筛相关的生产能力和相关技术能 力拟候选供应商予以遴选,综合考虑供应商技术、生产、财务等各方面因素,最终确 定将公司作为国内脱硝分子筛供应商,双方于 2017 年与公司签订《原料购买协议》, 公司被免费授予铜 CHA 分子筛催化剂、含铜 CHA 分子筛及催化剂的制备工艺与方 法、铜改性钠 CHA 分子筛及催化剂的制备工艺与方法、低硅铝比 CHA 分子筛催化 剂四项汽车尾气处理的专利技术。

公司并不依赖于巴斯夫授予的专利,除为了适配 巴斯夫日本地区现有生产线而使用其提供的铜基 CHA 分子筛技术之外,其他销售皆 不依赖巴斯夫的技术,并且铜基 CHA 分子筛销售占比也较小。除了向巴斯夫销售 CHA 分子筛催化剂以外,公司还向巴斯夫出售包括 Y 分子筛、β 分子筛等在内的多 种产品,双方于 2021 年签署《第二次联合开发协议》,并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就欧 七标准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研发达成合作,双方合作关系保持稳固且继续深入。

2.2、HPPO法进入扩产周期,环氧丙烷催化剂将迎来需求增长

钛硅分子筛是以钛为活性中心的分子筛,性能优异,应用场景广泛。钛硅分子 筛能够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众多温和氧化有机合成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性 能,在以过氧化氢或烷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时,能够参与烯烃的环氧化、芳烃羟基 化、醛酮氨肟化、烷烃氧化等许多重要的反应,被普遍认为是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 剂。公司生产的钛硅分子筛及以钛硅分子筛制备而成的催化剂主要应用于烯烃环氧 化与酮氨肟化两个过程,主要作为环氧丙烷与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

2.2.1、己内酰胺催化剂性能优异,与下游保持稳定合作

己内酰胺主要用于生产 PA6 切片,基本实现自给。己内酰胺(CPL)是一种重 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 PA6 切片,2022 年己内酰胺有 95%用于生产 PA6 切片,还可进一步加工生成尼龙 6 树脂、工程塑料及医药中间体等,在一些电子行 业、汽车加工、船舶、工业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供给层面 看,我国己内酰胺和锦纶切片主要自产,少数高端品种需要进口,近年来己内酰胺 的国内产量增长较快,截至 2022 年 4 月,我国己内酰胺产量 134.17 万吨,进口 2.63 万吨,出口 923 吨,自给率达 98.08%。

消费升级促进己内酰胺需求增长,供给相对稳定。2022 年己内酰胺开工率均在 70%以上,开工状况良好,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国;从需求层面 看,一方面,随着我国锦纶丝、帘子布、聚酰胺工程塑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己内酰 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服饰的 舒适、轻便要求更高,消费需求升级导致对尼龙 6 纤维等的需求增长,截至 2021 年 底,我国己内酰胺表观消费量达 380.53 万吨,同比增长 7.12%。

生产己内酰胺的主要技术有甲苯法和苯法,苯法制备己内酰胺需通过中间体环 己酮肟制备己内酰胺。甲苯法不用生成中间体环己酮,但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品硫酸 铵,每生成 1t 己内酰胺就会副产 3.8t 硫酸铵,目前国内很少采用这种工艺生产;苯 法制备己内酰胺分成两步:制备环己酮肟,环己酮肟制备己内酰胺,环己酮肟是生 成己内酰胺的中间体,由环己酮和羟胺制备而成,根据羟胺的制备路线和合成方法 的不同,可以分为硫酸羟胺法(HSO)、磷酸羟胺法(HPO)、一氧化氮还原法(NO)、 氨肟化法(HAO)四种工艺,其中 HAO 法涉及到钛硅分子筛的使用,而环己酮肟制备己内酰胺需要经过贝克曼重排反应,贝克曼重排反应分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和液 相贝克曼重排反应。

其中,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需要用到高硅铝比的分子筛作为催 化剂,甲醇作为反应溶液、氮气作为反应载体,在一定条件下直接生成己内酰胺,液 相贝克曼重排反应以发烟硫酸作为催化剂,生成己内酰胺硫酸溶液,再加入氨气中 和硫酸。

氨肟化法(HAO 法)技术优势显著,己内酰胺钛硅分子筛催化剂需求广阔。目 前国内主要环己酮肟的生产工艺中,基本以氨肟化法(HAO)和磷酸羟胺法(HPO) 为主,其中氨肟化法占比达 80%以上。氨肟化法主要是在单釜连续淤浆床中,在环 己酮、双氧水、钛硅分子筛催化剂形成的浆液中,将氨氧化成羟胺,羟胺再进一步与 环己酮反应生成环己酮肟。氨肟化法与其他工艺相比条件温和、钛硅分子筛催化剂 活性好、对于原子的完全利用率更高、产品质量高、绿色环保等特点,特别是相较于 HPO 法具有工艺流程少,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因此氨肟化生产己内酰胺技术有着更 好的发展前景,具备更加显著的技术优势,目前国内新建己内酰胺产能也基本采用 的是氨肟化法(HAO 法),因此作为反应必需品的钛硅分子筛催化剂也将拥有广阔 的市场前景。

己内酰胺钛硅分子筛需求有序增长,2025 年将超 500 吨。根据百川盈孚数据, 截至 2021 年,国内己内酰胺产能约为 549 万吨,2022 年、2023 年和 2025 年预计 新增产能分别为 64 万吨、170 万吨和 60 万吨,钛硅分子筛目前已经能实现国产化, 根据《一种降低己内酰胺加氢催化剂用量的方法与流程》,目前所合成工业优级品 的己内酰胺所消耗的催化剂的平均质量为 0.08 千克/吨。根据测算,平均分子筛两年 更换一次,至 2025 年制备己内酰胺的钛硅分子筛市场需求将超过 500 吨。

公司的钛硅分子筛基环己酮肟化催化剂优势明显。若不考虑反应时间,从所测 性能来看,公司催化剂所实现的环己酮转化率已接近 100%,明显高于行业水平;除 此之外,公司钛硅分子筛基环己酮肟化催化剂的工艺相对来讲十分简单(核心步骤 只有搅拌、离心、干燥、焙烧),这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制备时间、更高的安 全性、更少的污染。相比之下,行业内的其他流程更加复杂、耗时。因此,从性能和 工艺的综合角度来看,公司的钛硅分子筛基环己酮肟化催化剂具有明显优势。

2.2.2、HPPO法制环氧丙烷工艺占比不断扩大,环氧丙烷催化剂持续放量

环氧丙烷(PO)是石油化工的重要中间体,产业链较长且终端应用覆盖面广。 环氧丙烷通常由丙烯经不同工艺氧化制得,是除聚丙烯和丙烯腈外的第三大丙烯衍 生物。环氧丙烷下游的主要产品有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及碳酸二甲酯、丙二醇醚等,其中聚醚多元醇占比较大,2021 年聚醚多元醇占比达 78%,环氧丙烷终端应用包括 家具、家电、汽车、建筑保温材料、涂料等领域,由环氧丙烷衍生出的下游产品数量 较大且应用广泛。生产环氧树脂的主要原材料是环氧氯丙烷,是一个氯原子取代了 环氧丙烷的一个氢原子形成的,其下游应用包括防腐、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土 木建筑、电子层压材料等领域。

消费需求升级推动环氧丙烷生产企业进入扩产周期。由于国内消费升级持续推 进,环氧丙烷逐步扩大在建筑、涂料、服装等领域的应用范围,2020 年前国内产能 未跟上需求,进口有所增加,根据百川盈孚资讯,2019 年至 2020 年进口依存度均 在 15%以上。基于对环氧丙烷市场的良好预期,国内企业纷纷扩产,随着多数新建 产能逐渐投产,2021 年我国环氧丙烷产能为 434.70 万吨,同比增长 28.72%,同时 2021 年进口依存度也下降至 10.08%。目前国内企业开工率在 74%以上,状况良好, 同时国内环氧丙烷需求旺盛,截至 2021 年,我国环氧丙烷表观消费量为 404.18 万 吨,同比增长 29.19%,预计到 2025 年,环氧丙烷年消费总量将达到 460 万吨。

氯醇法禁用、工艺出口限制及能耗双控政策将推动HPPO法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目前国内主流环氧丙烷制备工艺包括氯醇法、共氧化法和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 (HPPO)等,其中氯醇法占比最大,根据百川盈孚资讯,2021 年氯醇法产能大约 188.2 万吨/年,占比约为 43.39%,但氯醇法由于存在设备腐蚀严重、生产污水量大 等问题,已于 2015 年起禁止新建氯醇法装置。

共氧化法根据采用原料的不同可以 分为 PO/SM、PO/MTBE 和 CHP 三种主要方法,2021 年共氧化法产能占比约为 45.07%,此法相对于氯醇法“三废”排放较少,且对介质没有腐蚀性,但是其工艺 流程较长,反应条件较为苛刻,而且会产生较多联产物如苯乙烯(CHP 法相较于前 两种不会产生联产物),例如采用 PO/SM 生产,每生产 1 吨环氧丙烷,需要 3.2 吨 乙苯,同时会有约 2.2-2.5 吨苯乙烯联产,因此其未来发展也存在一些限制,CHP 法 采用的企业较少,目前国内只有红宝丽一家上市公司采用此法。

而 HPPO 法是以丙 烯和过氧化氢在甲醇/水混合液中,以钛硅分子筛(TS-1)为催化剂,直接生成环氧 丙烷,反应条件温和,虽然目前 HPPO 在国内尚未普及,在所有工艺中仅占 11%左 右,但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低成本的工艺,在目前能耗双控大背景下,其优势将日 益凸显,同时 2015 年 11 月,商务部及海关总署允许 HPPO 法生产的环氧丙烷产品 进行出口,而其他工艺生产的环氧丙烷禁止出口,目前国内企业正在大力推行 HPPO 法生产环氧丙烷,2022 年新增产能中 HPPO 法占比超过 50%,叠加环氧丙烷的国 内消费量仍延续着逐年上升的态势,预计未来 HPPO 法的市场份额与市场规模将快 速增长。

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公司环氧丙烷催化剂优势显著,选择性性达 97.31%。虽然 HPPO 法生产技术仍多数掌握在国外企业例如赢创工业集团、BASF、陶氏化学、意 大利 Enichem 公司等手中,但是近年来我国国产替代已呈主流趋势,目前国内拥有 HPPO 法专利技术的除了中触媒以外,还有中国石化、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怡达股份等,预计未来随着国内企业产品与技术的不断迭代 更新,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对比现有企业与单位环氧丙烷催化剂产品的催化 效果,公司研发的分子筛催化剂环氧丙烷选择性均值达到 97.31%,超过行业水平, 并且公司所采用的方法具有低模板剂使用量的优点——公司的模板剂/氧化硅摩尔 比仅为 0.1~0.3,显著低于行业水平。总体看公司 HPPO 技术处于国内市场较为领 先的水平,竞争优势显著,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HPPO 法环氧丙烷进入扩产周期,HPPO 法催化剂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 点。根据百川盈孚,2021 年国内环氧丙烷产能为 431.7 万吨,2022- 2025 年将陆续 新增 HPPO 法产能约 320 万吨,按照制备 1 万吨环氧丙烷需要 5.5 吨硅钛分子筛以 及分子筛需要两年更换一次分子筛测算,随着 HPPO 法渗透率进一步提高以及疫情 缓解企业陆续开工复产,预计到 2025 年,硅钛分子筛市场空间将超过 1500 吨,国 内目前采用 HPPO 法制备环氧丙烷的企业共有三家,分别是中国石油化工、吉神化 学、江苏富强,其中吉神化学年产能 30 万吨,为目前我国产能最大的环氧丙烷生产 企业之一,公司生产的 HPPO 催化剂已经实现对吉林神华下属子公司聚源化学的稳 定供应,同时 2021 年初公司与卫星化学下属子公司江苏嘉宏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署 了技术服务及供货协议。随着国内 HPPO 法生产环氧丙烷工艺装置企业数量逐渐增 多,环氧丙烷催化剂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产品+技术服务”模式保障自身可持续盈利能力。除分子筛及催化剂之外,公 司凭借自身多年研发经验,掌握了多种化工产品的核心工艺技术,能够为客户设计 工艺技术路线并提供相应的工艺技术服务,公司目前具有包括 HPPO 法环氧丙烷生 产工艺包、丁酮肟生产工艺包、甲氧基丙酮生产工艺包等多种工艺包产品的核心技 术。

此外,公司还拥有甲醇制烯烃(MTO)工艺包、甲醇制丙烯(MTP)工艺包和 双氧水工艺包等技术储备。一方面,化工企业由于反应设备、工艺路线等原因对特 定催化剂的供应依赖性较大,公司的催化剂及相应设备已在多家化工企业中应用, 现有销售稳定性较高,随着公司自身产品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公司的市占率有望 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公司除了不断优化和推出创新型分子筛系列产品,还推出 了一站式化工全产业链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工艺包产品,公司这种“产品+技术服务” 的运营模式将进一步增强客户黏性,丰富公司产品线,提高自身可持续盈利能力。

2.3、ZSM系列分子筛

2.3.1、ZSM-35分子筛主要用于烯烃异构,下游市场空间广阔

ZSM-35 分子筛系列是公司分子筛系列产品的主营产品之一。公司生产的 ZSM35 分子筛及以 ZSM-35 分子筛制备而成的催化剂主要应用于烯烃异构化反应,主要 作为异丁烯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ZSM-35 分子筛具有八元环与十元环垂直交叉的 二维孔道体系,是目前对异丁烯选择性最高、稳定性最好的丁烯异构化催化剂,被 认为是最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异构化催化剂。

异丁烯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是许多工业有机合成的原料与中间体。根据异丁 烯纯度的不同,可以生产不同的工业产品。当异丁烯纯度只有 50%时,一般用于生 产 MTBE、叔丁醇及叔丁胺等产品;当异丁烯纯度超过 90%时,可以用于生产特戊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异戊二烯等产品;当异丁烯纯度大于 99%时,可以生产丁基橡胶、 聚异丁烯等高附加值产品。异丁烯的下游产品涉及多个行业,分布农药、汽油添加 剂、香料、医药中间体、有机玻璃、橡胶等多个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

公司加大市场开拓,营收有望稳步增长。公司 2009 年便实现了烯烃异构化催化 剂的稳定生产,该产品实现对下游企业的广泛供应。2019 年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实 现烯烃异构化催化剂销售额 2166.9 万元,同比增长 37.97%,2020 年销售额因下游 客户采购周期原因出现小幅下下滑后,2021 年上半年恢复至 1229.2 万元,预计未 来营收稳步增长。

公司 ZSM-35 烯烃异构化催化剂性能优异。公司在 ZSM-35 烯烃异构化催化剂 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2022 年的最新相关专利在之前基础上进一步改 善了结晶度低、活性低、不成型时强度差、粉化严重等问题,实现了 50.3%的正丁 烯转化率和 90.1%的异丁烯选择性(异丁烯收率 45.3%),使其更符合工业应用的 要求。公司该专利实现的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均优于同等反应条件下市售工业ZSM ‑35 分子筛,可见公司烯烃异构化催化剂性能优异。

2.3.2、ZSM-5分子筛主要用于吡啶合成,营收规模逐步提升

ZSM-5 分子筛是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要分子筛之一。ZSM-5 分子筛是美国 Mobile oil 公司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合成出来的一种含有机胺阳离子的新型沸石分子筛, 为通用型分子筛,适用于多种石油化工催化反应,是分子筛催化剂的基础产品。该 分子筛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催化剂,是其活性组分,可用于柴油临氢降凝催 化剂,固定床催化裂化催化剂,流化催化裂化提高汽油辛烷值。

公司 ZSM-5 吡啶合成催化剂在行业内具有突出的性能优势。在吡啶合成催化剂 的材料选择上,公司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常州新日都以ZSM-5分子筛作为母体, 不同之处在于负载的金属成分以及制备的具体工艺,这也导致了性能方面的巨大差 异——相对于公司极高的吡啶产率(77%)和吡啶衍生物产率(90%),常州新日的 对应值分别只有 55.4%和 74.3%,而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的对应值分别只有公司的 一半以下。四家公司中,沙隆达集团采用了与其他三家公司不同的母体材料——商 业 SiO2-Al2O3 小球,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也具有不错的吡啶产率(70%)和 吡啶衍生物产率(88%),但性能总体上还是与公司存在一定差距。

2.4、其他分子筛

2.4.1、石油炼化规模稳步增长,带动Y型、β分子筛需求提升

炼油行业稳步增长,带动炼油催化剂需求提升。近十年来,亚太地区石油消费 量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速 3.0%,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带动地区炼油需求快速提升。 2020 年中国炼油产能增长至 1669 万桶/天,占全球产能的 16.4%,位居全球第二, 仅次于美国。石油炼制 80%以上的过程为催化反应过程,催化剂技术为实现原油高 效转化和清洁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根据招股说明书,2017-2020 年,全球炼油催 化剂需求量以年均 3.6%的速度递增,预计到 2025 年,炼油催化剂需求将超过 58 亿 美元。同时,催化裂化催化剂升级换代迅速,需求量持续增长,市场份额已占到全球 所有炼油催化剂的 40%。

国内市场产能过剩,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公司的 Y 型、β分子筛及催化剂 主要应用于石油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反应。2020 年客户受疫情影响开工率下降,采 购量较 2019 年有所下滑,2020 年公司石油裂化分子筛收入为 2331.90 万元。虽然 石油裂化催化剂市场空间较大,但现阶段全球市场已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催化裂化 (FCC)催化剂总产能 45 万吨/年,国内市场需求 20 万吨年,总产能远大于总需求; 从全球范围看,FCC 催化剂的总产能 110 万吨/年,全球总需求约 92 万吨/年,公 司积极与巴斯夫合作,向海外拓展,依靠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应对国内竞争局面。

2.4.2、HDC非分子筛催化剂应用于农化领域,产能稳定增长

公司目前生产的非分子筛催化剂主要为 HDC 催化剂,用于制备草甘膦催化剂。 草甘膦是一重高效、光谱、无公害、安全的非选择性芽后除草剂,由于其非选择性、 无残留灭生性的特点,在杀死杂草的同时不伤害作物,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和推广, 被广泛用于橡胶、桑、茶、果园及甘蔗地。公司生产的 HDC 催化剂能够有效提高原 料转化率,产品在我国国内市场具有技术领先优势。

草甘膦是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除草剂,国内产能世界第一。草甘膦是世界上用 量增长最快的农药之一,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农药之一,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除草 剂品种。全球的草甘膦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厂商和德国拜耳,2021 年中国草甘膦产 能 74 万吨,拜耳产能 37 万吨,占超全球产能的 90%。现阶段中国生产的草甘膦 90% 以上用于出口,中国草甘膦 2021 年产量 62.05 万吨,出口 64.07 万吨,贡献全球 70%左右的供应量。

优士化学提供了公司非分子筛催化剂的主要订单。中触媒于 2008 年开始与扬 农化工的全资子公司优士化学展开合作,为其提供 HDC 催化剂。扬农化工为我国主 要草甘膦生产企业之一,其草甘膦年产能为 3 万吨,约占全国草甘膦产能的 4%。根 据招股说明书,2018-2020年优士化学给公司带来的HCD催化剂订单收入约为1400 万元,占公司非分子筛催化剂收入的比重均超过 70%,为公司非分子筛催化剂的主 要销售对象。目前公司生产的 HDC 催化剂能够有效提高原料转化率,产品在我国国 内市场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双方的持续合作使公司具备了良好的业内口碑,有利于 自身深耕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3、技术储备蓄势待发,丰富的产品矩阵打开利润成长空间

公司多项技术储备已形成,积极拓展下游精细化领域。公司凭借自身优异的研 发能力,同时,除了对现有脱硝分子筛和钛硅分子筛技术持续迭代更新外,公司还 在不断探索新型分子筛等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移动源脱销催化剂、 甲醇制烯烃(MTO)催化剂、甲醇制丙烯(MTP)催化剂、乙二醇催化剂、铂钯双 氧水催化剂等多项技术储备,主要应用于环保行业、能源化工及精细化工行业,随 着未来与下游客户对接量产,预计将为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增长空间。

3.1、固定源脱硝分子筛催化剂快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固定源分子筛催化剂应用前景广阔,公司技术储备有望带来业绩高增长。固定 源脱硝是指应用特种分子筛催化剂去净化处理相关工厂排放的氮氧化物。电力行业 和以陶瓷行业、玻璃行业、钢铁行业、炼油行业为代表的非电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 都会产生大量对大气有害的氮氧化物。我国固定源脱硝催化剂市场规模排名世界前 列,根据 HIS Markit,2019 年中国固定源脱硝分子筛市场规模为 7.57 亿美元,而北 美和欧洲固定源脱硝催化剂市场规模仅分别为 2.25 亿元和 1.94 亿元。火电厂是氮 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来源。2015-2021 年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维持稳步上升趋势。

2021 年我国火电装机量为 129678 万千瓦时,同比增加 4.14%。随着火电装机容量 逐年增加的趋势和全球固定源脱硝市场规模的分布,预计未来固定源分子筛催化剂 市场前景广阔。移动源脱硝与固定源脱硝原理类似,公司凭借已有的移动源脱硝分 子筛研发经验,已经形成了固定源脱硝分子筛催化剂的技术储备,其工业成本低, 寿命强,脱硝性能良好,脱硝率可以达到 90%以上,并且在 200 摄氏度以下的环境 中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性,在低温区间也能保持较好的活性。同时公司与多家固 定源脱硝设备制造企业达成共识,有望快速投入生产。根据公司募投项目的产能推 算,16 个月的建设期后,公司将拥有 3000 吨/年的固定源分子筛的产能,预计投产 后每年可以公司提供约 5.1 亿的营收增量。

3.2、技术储备丰厚,不断丰富产品矩阵

3.2.1、乙二醇产能有序扩张,乙二醇催化剂需求旺盛

乙二醇,又名甘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制取工艺主要分为两大类, 煤制乙二醇、石油制乙二醇。石油制乙二醇工艺可以细分为石脑油原料法和乙烷原 料法;煤制乙二醇可以细分为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间接合成法是通过甲醇甲 醛或者草酸酯作为中间产物合成,然后加氢制得乙二醇,而直接合成法则是将合成 气中的 CO 和 H2 一步合成为乙二醇。国内乙二醇产能迅速扩张,进口依赖逐年下降。国内乙二醇产能不足,一直较 为依赖乙二醇的进口的现状急需改变,2017 我国乙二醇产能为 832 万吨,到 2021 年,我国已经拥有 2145 万吨的产能,年复合增长率为 26.71%,随着国内乙二醇产 能不断增加,进口占比逐渐下降。

草酸酯制乙二醇工艺占比逐渐增长,公司催化剂需求旺盛。乙二醇市场应用领 域广泛,包括聚酯、各类防冻剂,化工中间品、表面活性剂等。其中聚酯的应用占比 高达 90%以上,PET 聚酯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耐气性、耐水性、耐有机溶 剂、油及弱酸等特性,可以制造聚酯薄膜,用于断电器、整流器、线轴、电装组件等。

长久以来,石油制乙二醇工艺和煤制乙二醇工艺占比相似。 2019 年,我国煤制乙 二醇工艺占比约为 42%,仅次于石油法制乙二醇的 48%。新增煤制乙二醇产能中, 合成气草酸酯制乙二醇工艺占比高于往年。2023 年我国煤制乙二醇新增产能约为 260 万吨,其中合成气草酸酯制乙二醇工艺大致为 160 万吨,占比为 61.54%。相较 于 2022 年,我国合成气草酸酯法产能约为 538 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为 2272 万 吨,占比仅为 23.68%。国内产能不断扩张使得高性能的乙二醇催化剂需求旺盛。

公司的 SiO2负载型 Cu 催化剂在性能和实际生产可调性方面都十分突出。从性 能角度而言,公司负载型 Cu 催化剂在催化草酸二甲酯氢化制备乙二醇的反应中,能 实现 99%以上的产物选择性和接近 100%的原料转化率,性能十分优异;从方法特 点来看,公司负载型铜催化剂的一个独特优点是产物可调性极大,即通过调节催化 剂中各组分的配比和草酸二甲酯加氢条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产品的种类和比 例,从而有利于工业实际应用中产品的切换生产。例如,将公司负载型铜催化剂 Cu ‑Ni/Cr2O3中的助活性成分 Ni 替换为 Mo,即成分变为 Cu‑Mo/ Cr2O3,催化剂在原料转化率几乎不变的情况下,乙二醇的选择性从 99.3%降为 0.41%,而乙醇酸甲酯的选择性从 0.39%上升到 99.2%。公司的采用的 Cu 基草酸二甲酯加氢催化剂无论是在原料转化率、产 物选择性还是产物可调性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3.2.2、乙烯稳步扩产,多煤少油格局打开MTO工艺市场空间

国内乙烯产能扩张有序,下游应用范围广。乙烯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 组成的化合物,是化工行业重要的原材料。其下游产品包括聚乙烯、乙二醇、环氧乙 烯、苯乙烯、聚氯乙烯(PVC)等。可运用于医药、环保、有机化工、包装、农业、 建筑、电子电器、机械和汽车等行业。随着煤化工工艺的逐渐成熟和民营炼厂的投 产,我国乙烯产能从 2015 年的 2200.5 万吨增加至 2021 年的 4168 万吨,年复合增 长率为 11.23%,开工率始终维持在 60%以上。

我国多煤少油格局打开非石油制烯烃工艺市场空间。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 化工下游行业重要的原材料。传统制烯烃分为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石油路线是 指管式蒸汽裂解、石脑油催化裂化和重油催化裂化等工艺。非石油工艺主要包括乙 烷裂解、煤制烯烃(CTO)、甲醇制烯烃(MTO)等工艺。其中,甲醇制烯烃是指 以煤或天然气合成的甲醇为原料,通过特种分子筛催化剂合成乙烯、丙烯等低碳烯 烃的工艺,公司生产的 SAPO-34 分子筛作为 MTO 过程中关键的催化剂能有效的调配分子筛表面性能来提高对乙烯的选择性。根据江苏化工网,2022-2024 年我国新 增乙烯产能分别为 700、440、650 万吨,其中新增 CTO/MTO 技术制烯烃产能分别 为 90、100、150 万吨。

3.3、募投项目有望助力公司技术储备产品加速落地

公司 IPO 募集资金 7.84 亿元,主要用于环保新材料中间体项目及特种分子筛、 环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业化项目。其中 4.28 亿元用于环保新材料及中 间体项目,3.56 亿元用于特种分子筛、环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业化项 目。环保新材料及中间体项目致力于生产环保型新材料催化剂,项目拟建设分子筛 及催化剂产品、分子筛模板剂配套产品以及研发中试平台,生产包括固定源脱硝分 子筛、乙二醇催化剂等多种环保型新材料分子筛及催化剂产品,项目预计 16 个月内 完成实施。特种分子筛、环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业化项目拟建设特种 分子筛、环保型催化剂及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生产线,由全资子公司中海亚实施, 项目预计 12 个月内完成实施。

4、科研能力强劲,多个在研项目即将迎来收获期

4.1、自主研发为主,产研学合作为辅,高研发筑技术护城河

催化剂的研发与生产具有高技术壁垒。在催化剂的研发和生产环节涉及材料科 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工业催化、自动控制等多个技术领域,具有多学科、相互 渗透、交叉应用的特点,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于此同时,下游客户的生产设 施、制造环节的千差万别也增加了催化剂工艺的研发难度。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 往往需要结合客户的特定需求与最新技术,在经过产品开发和生产试验后,才能最 终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工业应用,这对企业的科研及生产技术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下游厂商认证条件苛刻,新入局者难以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一方面,下游厂 商为了不影响其产品质量,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催化剂或催化剂供应厂商;另一方面, 这些国际巨头筛选客户周期较长,条件严苛,公司凭借自身催化剂产品出色的性能, 经过历时两年的层层筛选才成为巴斯夫亚太地区独家供应商。同时,目前处于市场 垄断地位的巴斯夫和庄信万丰均已形成了稳定的货源,新进企业受限于催化剂行业 的高行业壁垒以及下游厂商的筛选周期,短时间难以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

公司主营业务的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研发费率高于同业平均。公司拥有多 项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应用于汽车尾气脱硝分子筛的制备、应用于丙烯环氧化、环 己酮肟化改性钛硅分子筛的制备技术、应用于烯烃异构化分子筛的制备技术、应用 于石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分子筛的制备技术、应用于吡啶合成催化剂、烯烃水合 催化剂等。从公司催化剂的性能来看,这些核心技术多注重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反应速率、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提升催化剂寿命,同时,公司的主营产品几乎全部 自主研发,2021 年公司研发费率为 6.59%,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目前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合计拥有 144 项专利,其中 100 项属于国内发明专利,44 项属于实用新型专 利。公司极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能够为自身业务的经营独立性、完整性及其技术服务 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公司科研团队不断注入高学历新鲜血液,科研设备领先。公司现有员工 640 余 人,以多位博士及技术专家为核心,数十位具有硕士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 术人员为研发中坚力量,多数研发人员具有多年特种分子筛材料和催化剂研发经验。 公司建立了特种分子筛基础研究、工艺和活性组分开发、专业工艺包和催化剂应用 的阶梯式研发体系,研发团队的年龄结构也以中青年为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产研学合作加快研发进程。公司除自主研发技术外,还与国内如华东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多所知名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 议,意在合作研发各种创新型催化剂,进一步提升催化剂性能和降低催化剂成本, 加快研发进度与自身研发能力。公司这种“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合作为辅”的研发 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研发能力。

4.2、多个在研项目进入中小试阶段,产品加速落地

公司进行战略部署,积极拓展分子筛应用领域。公司前瞻性布局新产品与新市 场,积极拓展分子筛在其他领域如吸附分离、空气净化等方面的应用。目前多个在 研项目如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系列产品、空调新风杀毒灭菌净化空气系列产品、间 甲酚、芳烃化合物的合成及分离技术、丙烷脱氢等均进入小试或中试阶段,产品有 望加速落地,预计未来将给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4.2.1、光触媒系列产品下游应用广,空气净化器市场空间大

光触媒是一种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材料的总称。能在强光照射下产生强氧 化物质(氧气、羟基自由基等),不仅可以有效降解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包括甲 醛、苯系物、pm2.5 等,还能够将多种细菌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因其 特殊的特性,光触媒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清洁消毒的领域,包括空气净化、抗 菌材料、废水处理、抗紫外线产品和医疗产品等。

光触媒领域发展空间广阔。光触媒市场规模逐年稳步攀升,其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40 亿元增加至 2018 年的 49 亿元。公司在研项目主要专注于抗菌材料和空气 净化领域,光触媒在这两个领域的应用包括空气净化器和自净卫生陶瓷。虽然国内 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有所萎缩,但是全球空气净化器市场规 模依然稳步增长,从 2016 年的 59.1 亿美元增至 2019 年的 80.4 亿美元,CAGR 为 10.8%。而我国空气净化器出口比例逐年增加保证了空气净化器行业未来业绩的确 定性。光触媒作为日前最有效的能够分解有毒物质的催化剂,凭借其特殊优势,未 来有望代替竹炭、活性炭、负离子、臭氧等传统净化空气的方法。公司募投项目中, 光触媒项目规划建设市场为 16 个月,建设投产后预计可以提供 1000 吨/年的产能。

公司的光触媒空气净化装置性能突出,预计在家居、办公等领域具有广阔市场 前景。公司光触媒空气净化装置将多种先进技术集合于一体,能同时实现 VOCs 降 解、杀灭细菌、灭活病毒、过滤颗粒物四项功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